5月16日,中俄联合声明提到了图们江,表示双方将同朝鲜就中国船只经图们江下游出海航行事宜开展建设性对话。
图们江在哪儿?为什么涉及出海航行问题?又为何要与朝鲜共同研究?这个出海口对推进东北全面振兴的意义?又将会给吉林省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解读这件事?
图们江出海口地图
图们江发源于中国东北吉林省长白山主峰东麓,流经吉林省的和龙市、龙井市、图们市、珲春市,朝鲜的两江道、咸镜北道,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哈桑区,在朝俄江段注入日本海。干流总长525公里,中朝界河段长510公里,俄朝界河15公里。
图们江本是中国内河,15世纪之前,图们江两岸由中国的少数民族女真族所领。15世纪中叶,图们江开始成为中朝两国的界河。
1858年到1860年,在沙皇俄国武力威胁下,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强迫将图们江口沿海地区划归俄国,中国失去了通往日本海的图们江出海权。
吉林省珲春市防川虽距离日本海“咫尺之遥”但只能“望洋兴叹”
远方即是俄朝跨国铁路桥(图们江大桥)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前苏联与朝鲜修建了“苏朝跨国铁路桥(图们江大桥)”,导致中国图们江出海口被卡,一百吨以上的小船都无法进出,仅小渔船可以出海捕渔。
该桥身到常位水面仅9.6米高,只有3个桥孔间可通行渔船。
1991年中苏签订《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规定苏方同意中国船只(悬挂中国国旗)沿图们江通海往返航行,1992年先后经两国批准,中国恢复了图们江出海权。
但由于俄朝铁路大桥太低及河道淤塞等原因,仅能通行300吨以下的小船,并且俄方还提出苛刻的条件,仅允许季节性捕捞渔船出海、不准商业运行船只出海。
怎么解读呢?
对于正在全力推动“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吉林省,肯定不啻为一针“强心剂”。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对于因为历史原因受制于没有出海口的吉林省来说,这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提出了多年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也将迎来重要突破。
吉林有着广袤大地、资源丰富,却苦于没有一个出海口,难以发展海洋贸易,非常影响发展。2023年,吉林省外贸虽然增长7.7%,增速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但进出口总额只有1679.1亿元。图们江出海口成了吉林的一个仅仅距离日本海只有15公里,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如果中俄朝三国完全达成一致,可以凭借中国基建的强大能力,抬高甚至重建俄朝图们江大桥,抬高桥梁高度,减少桥墩数量,扩大桥孔间的距离。届时,在珲春防川图们江左岸近海处建设码头,五千吨级货轮就可以由日本海直达吉林珲春,如果不受桥高限制,甚至可以迎来万吨轮船。
但此次中俄联合声明中仅表示“双方将同朝鲜就中国船只经图们江下游出海航行事宜开展建设性对话”,这意味着此事刚刚进入“拟提上协商议程”阶段,距离“缩小彼此分歧,最终达成共识,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可能还将长路漫漫。以俄罗斯人的工作效率,谈判和要价过程可能至少得10年以上,特别是还要加入一个朝鲜。
另外的关键制约因素,一是图们江属于季节通航,每年适航时间较短;二是要大规模疏浚航道。图们江本身就不是什么大江,水量其实不大,而且图们江口这些年来淤塞严重,水深很浅,水量又很不均匀,平时江面平时宽60-240米,水深仅有1.2-3.0米。封冻期106-117天,冰厚1米左右。这些因素都导致图们江珲春防川至出海口段本身能够通行的船只吨位极为有限,加之还需要重新建设港口,多少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之虑。
所以,对于此次图们江出海口航海权透出的曙光,我们应该为之一振,特别是吉林人。但更多的是需要平常心,然后抓紧多线布局,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一条图们江的出海口。